過去的一年,我們喜迎改革開放40周年。這一年,印刷業迎難而上,在艱難中創造希望,讓未來更值得期待。
這一年,印刷業不斷突破自我、超越自我,讓我們能夠繼續保持昂首而進的信心和勇氣繼續前行,讓我們對未來充滿向往。
◆◆艱難的一年◆◆
2018年,艱難的一年,從一組數據中可見一斑。
國家統計局剛剛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個季度,我國GDP增速為6.7%,雖然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不過,當前外部挑戰變數明顯增多,國內結構調整陣痛繼續顯現,經濟運行穩中有變、穩中有緩,下行壓力加大。
作為與國計民生密切相關的印刷業,顯然不能獨善其身。根據國家統計局披露的數字“印刷業和記錄媒介的復制”行業前三季度增速為6.3%,低于全國GDP6.7%的水平。
事實上,從2010年開始,我國印刷業總產值增速就已經開始步入下行通道,逐步告別兩位數增長,進入中速增長階段。2019年,印刷業依然需要在艱難中前行。
除了已經老生常談的需求下降、產能過剩、原材料價格上漲、一再被壓低的工價和粗放式的管理以外,2018年,最讓印刷企業糾結的,莫過于因環保問題造成的企業停產限產甚至外遷的問題。
以北京為例,在2018年全國印刷復制管理暨“3.15”質檢活動座談會上,來自北京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的發言,引起大家的關注。以通州區為例,鼎盛時期有印刷企業300余家,而現在實際經營的企業已不足30家。
北京的疏解力度可見一斑,我們深切感受到了在京出版物印刷企業的生存現狀。雖然很多企業仍留存陣地,等待轉機,但綠色環保的堅定推進,似乎很難再給它們全面復興的機會。如此困境,在全國范圍亦是如此。
2018年,大型印刷企業的并購事件頻頻迭起,掀起了收購與擴張的高潮。如果總結2018年的中國印刷業,那么“并購”必將是關鍵詞之一。面對行業的快速洗牌與整合,我們發現這些大型企業并沒有因為市場環境的低迷停下擴張的腳步,所謂強者愈強,弱者愈弱,這正是經濟學中“馬太效應”的體現,亦是印刷企業所面對的市場環境。
分化,則是2018年印刷業的另一個關鍵詞。“2018中國印刷包裝企業100強”榜單中的企業,已出現明顯分化,有大跨步提升者,也有急速下滑者,“齊步躍進”的盛世繁華,已成過往。伴隨著去產能、綠色風暴、技術升級,行業會以相當激烈的方式洗滌印刷業,會一遍遍考驗印刷企業的生存能力。
2018年,更多的印刷企業盡管依然在維持運營,但也在經濟形勢不景氣、持續高壓的環保和凸顯的稅收問題中艱難前行。
◆◆希望的一年◆◆
這一年,我們喜迎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來,我國印刷業搶抓機遇、砥礪前行,勠力同心、攻堅克難,各領域均實現突破,保持了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態勢。作為改革開放的積極踐行者,40年來,印刷業既書寫了世界印刷史上的發展奇跡和傳奇佳話,也生動詮釋了創新圖強帶來的偉大變革。
不管我們面臨的市場環境和經濟形勢又多艱難、復雜,但2019年依舊充滿著希望的力量。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碳中和產學研促進委員會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cqsfba.com/3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