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部門一紙通知發布之后,意味著未來嬰幼兒谷類輔食產品監管將顯著趨嚴,行業可能迎來大洗牌!
12月25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監管的規定》(下稱“規定”)的通知”,規定明確,要求企業嚴格執行鎘的臨時限量值規定要求,對使用大米為原料的,要對每批次大米的鉛、鎘等重金屬項目進行查驗。
《五谷財經》注意到,規定對生產嬰幼兒谷類輔食企業的生產進行了明確規范,尤其是對重金屬的監管,其中對于采購原料明確規定:
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生產企業應當嚴格執行原料進貨把關義務,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原料,一律不得使用。
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生產企業每年對大米、小米等主要原料供應商開展現場審核評估應不少于1次。
使用大米為原料生產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的生產企業,要對每批次大米的鉛、鎘等重金屬項目進行查驗。
對于加工后的成品,規定也明確,即加工生產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生產企業應當嚴格落實出廠檢驗制度,嚴格執行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標準規定和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中鎘的臨時限量值規定要求,開展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產品出廠檢驗,檢驗不合格的,一律不得出廠銷售。
同時,根據規定,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生產企業應當加強標簽標識管理,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要求進行標識標注。
標簽標注“嬰幼兒食用”或“6個月以上嬰幼兒食用”等表明專供嬰幼兒食用的用語、圖案的,應當真實、準確,其產品應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關于“嬰兒”或“幼兒”定義的要求;
其廣告應當真實、合法,不得含有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不得欺騙、誤導消費者。
不得以虛假、夸大、使消費者誤解或欺騙性的文字、圖形等方式介紹食品,也不得利用字號大小或色差誤導消費者。
為了督促企業加強管理,省級、設區的市級市場監管部門要以商場、超市和母嬰店為重點,統籌城市、鄉鎮、農村等不同地區,兼顧線上、線下兩種銷售渠道,加強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監督抽檢工作,依法處置不合格食品及其生產經營者。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五谷財經》,從這則通知來看,未來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監管有望向配方奶粉看齊,行業“雜亂差”現象將得到根治,小企業將進一步退出,龍頭企業受益明顯!
監管趨嚴,有其必要性!
2018年9月,《消費者報道》向第三方權威檢測機構送檢了來自中國、德國、美國、克羅地亞等國家生產的10款嬰幼兒營養米粉,當中包括愛思貝/EARTH‘S BEST、合生元/Biostime、喜寶/HiPP、英氏、衍生、雀巢、方廣、亨氏、貝因美、嘉寶/Gerber,檢測項目為“鎘含量”。
結果顯示,10款產品中,愛思貝、亨氏、方廣、衍生、喜寶、英氏等6款營養米粉檢出重金屬“鎘”!
2018年6月22日,國家衛健委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了《關于發布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中鎘的臨時限量值的公告》,首次規定了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中鎘的臨時限量值為0.06mg/kg,略高于歐盟規定的0.04mg/kg。
檢測結果顯示,10款嬰幼兒營養米粉中,僅雀巢、貝因美、嘉寶、合生元等4款未檢出鎘,被稱為“行業良心”!
愛思貝、亨氏、方廣、衍生、喜寶、英氏等6款鎘含量在0.0053mg/kg~0.049mg/kg,但均未超出國家衛健委的臨時限量值要求(0.06mg/kg)。
不過以歐盟標準衡量的話,某些不符合要求,不建議選購。
在產地對比上,重金屬“鎘”并非國內米粉專屬。
例如,德國、克羅地亞等國家進口的愛思貝、喜寶皆有微量鎘檢出。
所以海淘其實并不能降低“踩雷”風險。
在關于“臨時限量值”的規定中,衛健康的解釋是:這一臨時限量值是以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提出的健康指導值(暫定每月耐受攝入量25μg/kg BW)為依據,利用中國近年來風險監測數據進行了相關研究確定的。
這個耐受量是什么概念呢?
舉個例子,一個6月齡的寶寶,體重8kg,那么每天鎘可耐受6.67μg(25*8/30)。
也就是說,8kg的寶寶每天鎘不超過6.67μg就是安全的。
按照衛健委制定的臨時限量值0.06mg/kg。
假設寶寶每天吃米粉30g,則從米粉中獲取的鎘最多為1.8μg,在這個安全的耐受量范圍以內。
實際上,目前各國對嬰幼兒輔食中對鎘有標準限定的國家也并不多。包括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
不過,歐盟在這方面是有嚴格規定的,奶粉中的限量是0.005mg/kg,嬰幼兒食品和谷類輔食中的限量值是0.04mg/kg,比中國目前的這個臨時限量值還要更加的嚴格。
鎘是一種存在于環境中的污染物。
食物中的鎘通常不會造成急性中毒,但是長期大量攝入可能會造成潛在的慢性損害。
它會引起消化道黏膜的刺激,出現惡心、嘔吐、腹瀉、腹痛、抽搐等癥狀,這種經消化道吸收引起的鎘慢性中毒最容易損傷人的腎、脾、肝臟等器官,還會引發貧血、生殖功能下降等問題。
長期攝入受到鎘污染的食品,會造成鎘在體內蓄積,導致骨軟化癥,周身疼痛,被稱為“痛痛病”。
鎘本身也是致癌物之一,能引起肺、前列腺和睪丸的惡性腫瘤。
鎘污染因其隱蔽性和滯后性往往容易被人忽視,其在人體內潛伏達10到30年。
根據國際通行做法,我國已制定谷類、肉類、奶類等大宗食品中的鎘限量標準,但除歐盟以外,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韓國等均未對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中鎘限量作出規定。
上述業內人士告訴《五谷財經》,雖然食物中鎘含量控制在規定范圍,不會對寶寶造成傷害;
但是,貝因美等有些企業的產品卻能做到“零”檢出鎘,這對于寶寶來說,才是更好的;
所以,希望其他企業也能向“行業良心”看齊,爭取在自己的產品之中不再檢出鎘,從而讓產品更加安全和健康!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碳中和產學研促進委員會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cqsfba.com/2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