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資產配置浪潮中,香港作為全球的金融中心,在連接全球資金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樞紐作用。
10月17日,香港投資基金公會行政總裁黃王慈明出席21世紀國際財經峰會2018年會,在財富管理分論壇上,她以多年的香港基金從業經驗,分享了香港基金近年來的發展情況及未來趨勢。
她談到,因為香港在時區、語言、法律制度等方面具有優勢,所以在過去二三十年扮演重要角色,尤其在海外投資者投資亞太地區時發揮了重要作用。
內地資產受全球投資者青睞
“與內地不一樣,香港本土投資群很少,所以在這個局限性之下,怎么樣去發揮我們的特性,那就是作為亞太區的基金管理中心。比如美國養老金做全球配置,其中很重要的部分是投亞太區的股債,他們會把這部分資金拿到香港來作為核心地,投除了香港之外的其他亞太區市場的股票債權。”黃王慈明說道。
根據香港證監會2017年資產及財富管理活動調查顯示,截至2017年末,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有3.08萬億美元,其中香港本土投資者有1.03萬億美元,占比34%;海外投資者有2.04萬億美元,占比66%。
在資金的具體投向上,內地的股債資產成為香港管理資金最為青睞的投資對象,近年來占比不斷增加。
根據香港證監會2017年資產及財富管理活動調查顯示,在香港管理的資產有1.10萬億美元,其中投向內地及香港地區的有5378億美元,占比達到49%。
“我們看到投向內地和香港的占比一直在增加,尤其是滬深港通、債券通落地以后,很多投資人將互聯互通作為投資首選。”黃王慈明表示。
九成基金注冊地在海外
近年來,為了持續吸引更多海外投資者來香港,?香港基金的國際性特征還在不斷強化,體現在注冊地多元化上的特點最為明顯。
根據香港證監會季度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香港證監會認可的單位信托及互惠基金總資產凈值為15727億美元,其中注冊地在香港的總資產凈值為1520億美元,占比為10%,而非香港注冊的總資產凈值高達14207億美元。
“很多公募基金注冊成立在愛爾蘭、盧森堡、英國等地,因為這些基金不只在香港投資,也在歐洲或者其他地方投資,那么募集的基金金額越大,越有成本效益。因為香港市場本身的局限性影響了我們的基金行業一定要國際化,所以我們的基金成立地方、客戶來源、投資標的都很全面,這與內地的市場很不一樣。因為內地市場本身客戶群很大,市場很大。我們用國際化將市場做大,是希望有成本效益。”黃王慈明表示。
隨著內地資本市場“走出去”,她表示希望更多內地資金以香港作為渠道進行海外投資。
“未來希望能配合內地投資人的資產配置需求,比如探討是否能通過粵港澳大灣區政策機遇,幫助內地投資者配置海外資產;此外我們也希望在內地的養老產業、財產方面等作出更多貢獻。”黃王慈明表示。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碳中和產學研促進委員會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cqsfba.com/794.html